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问题解答
问题解答 点击:18     更新:2025-07-30

什么是调节滞后及调节滞后引起眼轴增长的原因

    调节滞后简单来说就是眼睛在看近处时,晶状体变凸的程度不够,导致焦点落在视网膜后面。这时候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不清楚,大脑会接收到模糊的信号。
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调节滞后,先给大家科普2个概念:
1、 调节力:眼睛看清近物所需付出的“努力值”(单位:屈光度D)。
    是理论上为了将特定距离物体的像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,眼睛需要付出的调节力,也叫调节刺激。它直接由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决定。
2、 调节反应: 是眼睛实际付出的调节量。它由睫状肌的收缩程度和晶状体的变形能力决定。 眼睛实际的调节反应通常小于调节刺激。这是正常现象,眼睛为了达到最佳的视觉效率和舒适度,在满足清晰视觉的前提下,倾向于付出“刚好够用”或略少一点的调节力,而不是精确地匹配刺激量。可以理解为一种“节能策略”,因此造成的调节滞后其实是生理性调节滞后。
屈光度的计算公式:D=1/用眼距离(米),1D=100度
例如:孩子看40cm书本,理论需付出2.5D调节力(1/0.4米=2.5D)。
如果孩子看书或手机的距离是20cm,那么就需要付出1/0.2米=5D 的调节力
那如果孩子看书或手机的距离是10cm呢?那么就需要付出1/0.1米=10D 的调节力
由于生理性调节滞后,当你看近物(如40cm处的书)时,调节刺激是2.5D,而实际上眼睛只付出了2.25 D 或 2D 的调节力,相对应的调节滞后量等于0.25D到0.5D  

698550e40e1ff90023fd9a42c6fab81c.jpeg

3、调节滞后引起眼轴增长的原因
    视网膜感知到焦点滞后于后方时,会释放信号诱导眼轴向后伸长以“追赶”焦点;手机阅读比纸质书滞后量更高,观看视频时滞后最大(因注意力分散降低调节努力)。
眼轴的拉伸(过度生长),巩膜向后扩张,会机械性地拉伸包裹在眼球外层的脉络膜,脉络膜变薄。这种变薄不仅减少了脉络膜血管的总容量,也增加了血流阻力。脉络膜缺血,巩膜缺氧,进一步发生薄变。
同时,持续看近处物体时,对睫状肌的调节需求大,睫状肌肌肉耗氧量大,血流向前流,后部脉络膜缺血变薄,进而导致巩膜缺氧变薄。在视疲劳引起的眼内压的作用下,眼轴进一步拉长,严重者形成后巩膜葡萄肿。
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mingmuyizhi.com/problem/105.html,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出处!
X 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318923827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